商 晋 业 商 家 史 族 料 卷 系 冀 列丛书 氏 族 山西省晋商文 谱 化基金会 编 国 家 ﹃ 十 二 五 ﹄ 规 划 项 目 晋商史料系列丛书编纂委员会 主 编 李茂盛 副 主 编 王 谨 委 员 (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力农 王 谨 王志超 王建新 毛福昌 申河江 朱福连 乔 南 刘成虎 刘建生 刘惠春 杜清江 李 猛 李生贵 李茂盛 李建明 李新文 李德志 杨建中 张正明 张亚兰 郝 平 姚锦龙 耿利虎 高春平 常书铭 韩长安 温克忠 蔚石恩 穆雯瑛 《冀氏族谱》提供者 介休市北辛武村冀氏第二十五世冀增厚 《乐天园山池记》提供者 介休市北辛武村冀氏第二十四世冀广大 冀 氏 族 谱 · 前 言 前 言 晋商史料是晋商历史活动的客观物证,是晋商恪守信义、坚韧图 强、不懈奋斗的真实记录,也是我们穿越时空,认识晋商、认识历史 的重要通道和活的教材。同时,由于晋商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晋商史料不仅是山西,而且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但是,由于时间、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晋商史料 损失、散佚严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社会及专家学者、企业家 等在保存与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然没有 能从根本上改变损失与散佚严重的状况。史料的一大特征是其不可复制 性,损失了也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因而,尽快地抢救、搜集、挖掘、 整理和保护晋商史料,就成为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与义务。 另外,昭示未来是历史的特有功能。晋商史料承载着晋商的智慧、 光荣与梦想,是山西人民的记忆,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记忆。而这对 于当前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人民与民族来 说,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传承晋商文化为主旨的山西省晋商文化 基金会成立伊始,即启动了“晋商史料工程”这一耗时、耗资、耗力 的艰难工作,以期在众多深受晋商文化影响,富而思源、富而思报, 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晋商的鼎力支持下,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晋 商 史 对晋商史料进行一次最广泛的抢救、挖掘、搜集与整理,并在此基础 料 系 上编辑出版一套具有权威性的大型晋商史料系列丛书,上以告慰先人, 列 丛 下亦为社会与后人留下一部珍贵的晋商宝典。 书 · 因此,这项工程毫无疑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工程 商 业 和高尚的公益事业。本丛书所收录史料的时间范围,上自上古时代, 家 族 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九五六年,即国家对私营资本主义工 卷 (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前,而重点则是明清到民国时期。因为晋商虽 一 ) 然在夏商时期即已出现,汉唐两代也都很活跃,但是,具有自己独特 的经营理念、治理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及专业技术等,并在此 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文化,则是在明清时期。根据时间跨 度长、内容广泛、难度高和工作量大的特点,本丛书坚持“总体设计、 分类编排、逐步实施”的编纂原则,即根据史料的性质、内容与形式 的不同,先将史料分类,然后按照不同类别,以类系卷,逐步编辑影 印出版发行。 具体类别包括:晋商人物、经营地域、贩运线路、行商规程、商 路商道、经营行业、仓储货栈、商标牌照、生产加工、营销技术、经 营战略、行号制度、财务账簿、融资技术、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 融业务、金融制度、商帮商会、官方文献、商业政策、法律法规、布 告告示、奏疏训令、商务纠纷、商业家族、商人教育、商业教材、商 业习俗、商事习惯、商人书信、商务合约、商业尺牍、商事碑刻、商 号功德、晋商书画、商人言论、商人回忆、驿站会馆及学人著述等。 编印要求为:力求以件成册。对字数较少难以单独成册的史料, 〇〇二 将与其他内容相近的合并成册。每一原始件均由提供者或有关专家、 学者,撰写一篇对该史料的介绍与评介,放在本史料之前,以尽可能 清楚地介绍该史料的来源、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社会作用及学术价 值等情况。 冀 氏 族 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有关 谱 领导、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级地方志办公室、众多高等院校、 · 前 科研机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众多民间收藏家的大力支持, 言 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为社会奉献一部信史和精品,是我们的努力目标。故兢兢焉唯惧 弗任,业业然一丝不苟,是我们的态度与追求。但由于学识和水平有限, 缺点、错误与不足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晋商史料系列丛书编纂委员会 2020 年 5 月 1 日 〇〇三 晋 商 史 料 系 列 丛 书 · 商 业 家 族 卷 ( 一 ) 冀 氏 族 谱 · 评 介 《冀氏族谱》评介 《冀氏族谱》是记载山西省介休市北辛武村晋商冀氏一族世系繁 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文献。该族谱全四卷,清同治三年(1864)冀以公、 冀以和等修,木活字本,线装,四册(一函)。据笔者了解,该版族 谱目前存世量不多,已知的几套现分别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和介休市北辛武村冀氏族人之手。本次影印出版 的为介休市北辛武村冀氏族人保管的这一套。现仅将该版本族谱的有 关情况做一简要介绍,以便于研究者阅读和使用。 介休北辛武冀氏家族,始祖冀宗,原籍山西临晋县(今临猗县)。 大约南宋初,冀宗一支由临晋迁于介休,初定居于城东北邬城店,安 身立命,繁衍生息。到七世时,冀希颜率本支兄弟由邬城店举家迁往 邬城泊畔之北辛武定居,立世生存。 北辛武冀氏以经商著称。其经商始于第十世冀忠。是初,冀忠与 弟冀恺经营杂货,兄弟二人每日不畏艰辛,用驴驮着杂货走村串巷叫 〇〇一 卖,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有了一定的积蓄。冀忠的长子冀文林 携资到潞州采购潞绸做贩卖潞绸之生意。冀文林不满足于潞绸之贩卖, 在潞绸贩卖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生产潞绸所需原料的产地,于是同 族侄冀良甫南下河南南阳采购潞绸生丝原料。冀文林南阳之行不仅采 晋 商 史 购到了潞绸原料,还结识了山西蒲州富商王家族人王崇古。是时,王 料 系 崇古之父亲王瑶与伯父王现恰好在河南邓州、湖北襄阳等地经商,以 列 丛 经营绸料、布匹为主,同样采货于南阳。既是同行,也是同乡,还在 书 · 同一地方采货,要么竞争,要么合作,这是摆在冀文林面前的一道亟 商 业 需作答的选择题,冀文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蒲州富商王氏合作,后 家 来,他还迎娶了王家之女。冀王两家结为姻亲,为冀家商业的发展迎 族 卷 来了生机。冀文林充分利用王家提供的商业资源开始在湖北襄阳创设 ( 一 铺面字号,经营绸缎、布匹、茶叶生意。嘉靖三十一年(1552),冀 ) 文林同父冀忠在襄阳开设“复盛”( 亦称复兴 ) 布庄,王崇古专程来 襄阳庆祝冀家“复盛” 字号开业并予以五百两白银作为贺礼。之后 冀文林又在襄阳相继创立了“复盛”绸缎庄、“复盛”粮行、“复盛” 茶庄。随着生意的日渐兴旺,冀家逐渐富裕起来,可谓是家道日盛, 闻名汾州。 冀文林的儿子冀良亨也是商业能手。冀良亨,字南槐,生于隆庆 三年(1569),十二岁时拜绛州拳师王宗岳为义父,随其习武,成年 后便开始跟着父亲冀文林从商。最初冀文林只是带着他在当地熟悉和 扩展业务,先后在介休城开设“和合成”粮油店、“和合兴”绸料铺、 “光裕德”布庄、“光裕厚”杂货铺,在祁县城开设“天聚和”布庄, 在平遥城东大街创设德字号布庄,又在张兰镇、汾阳城、孝义县开设 “和合兴”“光裕德”分号。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时刻准备着走 出去。为此他在熟悉和扩展业务之过程中,主动结交政商人士,温纯 就是其中一位。万历十八年(1590)春,冀良亨终于获得了一次表现 自己经商才能的机会,即被安排与其侄儿冀光前等去考察运河两岸商 〇〇二 务。冀良亨首次考察就表现出了超凡的经商才能。他首先敏锐地观察 到了扬州在当时运河沿岸商业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在扬州经营布匹贸 易的可行性,于是当机立断在扬州设立了“晋亨”布行;其次,他在 余杭考察商务时,又在好友温纯的推荐下与当地商贩毛大义等达成粮、 冀 氏 族 棉贩运协议。扬州“晋亨”布行在冀良亨的精心经营下,十年间共创 谱 利六万两白银。冀良亨之开拓,进一步巩固和推动了家族商业的发展, · 评 使冀家成为了汾州府乃至山西首屈一指的晋商大户。 介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值冀家商业蒸蒸日上之际,明末清初全国大 规模战乱爆发。这次战乱对冀家造成的损失非常之大:扬州“晋亨” 布庄倒闭,通过运河运往余杭的棉花等物品未上岸被清军截留,汾、 祁、平、介、孝等地生意走向萧条。除此之外,冀家还有七名男丁死 于战乱。总之,到顺治五年(1648)全国战乱基本被平息之时,冀 家家财仅存白银十余两,男丁仅剩冀良亨次子冀光厚。 然而,冀家并没有因这次灾难而衰落下去。冀氏家族第十三世冀 光厚、第十四世冀州升力挽狂澜,不仅恢复了家业,还扩大了冀氏家 族的经营领域。康熙十八年(1679),冀光厚在介休南靳屯梁星炯 的帮助下,在云中郡阳和城创设“永盛北”当铺;康熙五十九年(1720) 冀州升在樊城创立“顺天泰”绸缎行,次年又创设“泰祥和”当铺; 雍正三年(1725),冀州升和山西榆次王村郝氏合营,

pdf文档 介休冀氏家谱

著述 > 默认 > > 文档预览
222 页 0 下载 40 浏览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李健2024-04-09 09:44:50上传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