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治 晋 城 商 业 家 族 CHANGZHI JINCHENG SHANGYE JIAZU 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 编 《晋商资料汇编》编纂委员会 主 编 李茂盛 副 主 编 王 谨 委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力农 马书岐 王 谨 毛福昌 石 涛 申河江 朱福连 乔 南 刘成虎 刘建生 刘惠春 孙旭峰 杜清江 李 猛 李生贵 李安平 李茂盛 李新文 李静萍 李德志 杨建中 张 峻 张云泽 张正明 张亚兰 庞建民 郝 平 姚锦龙 耿利虎 高春平 常书铭 韩长安 温克忠 蔚石恩 穆雯瑛 执行编辑:穆雯瑛 前 言 前 为 了 广 泛 收 集、 系 统 整 理 晋 商 文 化 遗 存, 向 社 会 提 供 一 言 部 可 资 可 鉴 的 历 史 资 料, 山 西 省 晋 商 文 化 基 金 会 第 二 届 理 事 会决定,在继续搜集整理出版《晋商史料系列丛书》(影印本) 的同时,再编辑出版一套全面展现晋商历史文化的资料汇编。 汇 编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特 别 是 习 近 平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为 指 导, 坚 持 实 事 求 是、 求 真 存 实 原 则, 在 广 泛 收 集 资料的基础上,整体构架,客观展现。 汇 编 分 重 点 行 业、 主 要 商 道、 知 名 商 号、 著 名 商 人、 重 要遗存、研究著述等六大部分,各部分依次从具体行业、商道、 商号、商人、遗存、著述切入,按照先具体、后抽象的次序排列。 衷 心 希 望 长 期 研 究 晋 商 的 专 家 学 者 和 收 藏 家, 踊 跃 提 供 资 料, 包 括 档 案、 文 存、 抄 本 及 其 他 文 字、 图 片 资 料; 也 希 望大家就此套书的编纂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使我们改进工作, 5 001 为晋商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更好的借鉴。 《晋商资料汇编》编纂委员会 2018 年 11 月 忻 州 吕 梁 商 业 家 族 6 002 目 录 目 长治篇 潞州中村棋盘二十四院申家 003 录 潞州城内孟家 017 潞州区黄碾卫家 020 潞州城西街通顺捷马家 023 潞州区炉坊巷“自盛李”李家 027 上党区南宋村秦家 034 上党区经坊陈家 037 上党区西火焦家 041 上党区琚寨贾家 043 上党区石炭峪庾家 045 上党区西火牛家 049 上党区琚寨张家 050 上党区苏店张家 052 上党区荫城李家 054 上党区柳庄杜家 056 潞城区合社郭家 058 7 001 潞城区三井村牛家 060 长子县张店李家 063 长子县碾张范家 065 襄垣县夏店镇王家 067 长 襄垣县庙坡连家 071 治 黎城县东关唐家 079 晋 黎城县西仵花家 081 城 商 黎城县五十亩王家 083 业 沁县交口秦家 084 家 武乡县泉之头陈家 086 族 沁源城内董家 089 晋城篇 晋城城区中河东刘家 093 晋城城区黄华街马家 110 晋城城区大东关马家 133 晋城城区钟家庄钟家 183 晋城城区秦家 192 晋城城区赵家 203 泽州尹寨河环山堂祁家 216 泽州楸木山庄王家 227 泽州巴公李家 250 泽州申匠李家 256 泽州大箕王家 260 泽州东沟徐家 270 泽州南河底王家 294 泽州东四义史家 304 泽州大阳关家 311 8 002 泽州泊村董家 319 泽州大阳小庙巷孟家 332 迁居河北交河的大阳孟家 345 高平侯庄老南院赵家 361 高平侯庄侯家 381 高平侯庄七分院侯家 388 高平杜寨王家 394 高平石咀头郭家 400 高平米山赵家 403 高平米山王家 405 目 高平边家沟李家 409 高平牛村李家 411 录 高平北街张家 414 高平城南邢家 415 高平孝义祁家 422 清末民初高平的煤铁大户 452 阳城上伏赵家 454 阳城游畔沟乔家 459 阳城安阳潘家 464 阳城洪上范家 466 阳城下孔村吴家 468 阳城屯城程家 471 沁水西文兴柳家 477 沁水窦庄窦家 490 沁水坪上刘家 517 沁水端氏贾家 533 9 003 长 治 晋 城 商 业 家 族 10 长 治 篇 长 治 篇 001 长 治 晋 城 商 业 家 族 002 潞州中村棋盘二十四院申家 申氏溯源 东、西天贡 长 治 申氏发祥地之一为潞城西天贡村。该村原有东、西、南、北四座石 篇 门,一周石墙围砌,整个村落建筑持续了 20 年之久。 潞城,春秋时称婴儿国,后属晋,汉置潞县,隶上党郡。北魏太平 潞州中村棋盘二十四院申家 申家大院中庭中院 003 真君十一年(450),移县别置,曰刈 陵。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潞城县。 唐天佑二年(905)更曰潞子,宋后复曰 潞城。县城东俗称“东乡”,城西俗称 长 “西乡”。在潞城西乡有一大村曰天贡 治 (今分为东天贡和西天贡),当时在这 晋 里居住着一个庞大的族群——申氏。据 城 西天贡申氏后人保存的申氏世谱记载, 商 业 西天贡申姓应为炎帝后裔。谱载《皇清 家 诰授奉直大夫布政司理问加二级申公子 族 尚墓志铭》曰: 道光四年(1824)甲申正月初八卒 申家大院过道 于潞邑天贡村。村无异姓,唯申氏为繁 衍。考申氏前世之在潞者,后蜀有眉州刺史贵;前明则有临淄广文周辅 与太仆节悯公佳允,同殉壮烈之难;以善事亲闻于万历间者,有布衣志 皋与弟志伊;以文学启诱后进者,洪武初则有舞湖令甫;本朝以才名著 者,有拔贡生如岳,进士洪谟。其人或隶长治或屯留、黎城、壶关,不 仅在潞城。然宗人散居各属者,与溯其源,皆云出潞城之天贡。乾隆间 宗人治田于秃岸,得古 碣,乃北齐赵郡守穆字显 和者之志,志称穆壶关 人,其十始祖以守郡,因 家于潞,四世历官,俱在 元魏北齐之代,卒于北齐 以隋仁寿间,葬壶关城北 三十里三垂山东麓,其地 即今潞邑西南十五里天 贡村之北山山崖。申氏之 申家大院进士院 004 聚族天贡久矣。天贡明以前之世系无可考,可考者自嘉靖间儒官时化公 始……(申列垣按察使知事)。 上述记载充分说明,西天贡是申氏的发祥地,是炎帝后裔。 申氏发祥地之二为潞城东天贡村。东天贡申氏是元皇后裔,是由曰 姓改成申姓的。据说曰家本是个身居显位的大户人家,有 18 个儿子, 久居天贡村,时有“九胎十八子三胎六朵花”之说。后来因遭难为避杀 身之祸,改曰姓为申姓,各自逃生。临别时摔锅 18 块,兄弟 18 人各拿 一块,作为日后相认信物。这就形成了“铁锅申”“锅片申”之说。现 在东天贡还有申家小佛堂一个,门前有一对非常怪异的元代石狮。 长 制醋酿酒 家道日兴 治 潞商申氏家族在明朝 篇 初年从潞城县天贡村迁于 潞 中村。始祖申十三携妻带 州中 子从天贡出发沿着古驿道 村棋 来到这里。他先在底下街 盘 买了四孔窑洞,又置了几 二十 亩田地,日出而作,日落 四院 而息,与人为善,与邻为 申家大院醋房院 申家 伴,过着和谐安稳的日子。 由于辛勤劳作,恰逢风调 雨顺,几年下来积攒了很 多粮食,便做起了制醋、酿 酒的小生意,因其制作技 艺精湛,货真价实,公道诚 信,很快就占领了潞安府 市场。申氏潞醋、潞酒在当 时名声大振,供不应求。申 申家大院盐店院 005 家的买卖越做越大,财源也随之滚滚而来,家道日见兴隆,人丁渐发, 成为当地一大家族。 申纶呵护 贩卖食盐 长 据河北永年申氏家谱记载:申纶,字廷言,号南滨,明弘治十一年 治 (1498)戊午科举人,十八年(1505)乙丑科进士,正德年间(1506— 晋 1520)任潞洲知州。申纶是申氏兄弟 18 人中的老四的后代。申家通过 城 申纶这层关系,利用申纶做潞洲知州之便进行贩盐。申家将粮食、铁制 商 业 品等商品用骡马驮运至平阳销售后,买进食盐再运回囤积转售,从而牟 家 取利润。后来晋中乔家也曾从这里贩过盐。 族 采矿冶炼 荫城铁货 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上党就设有铁官,荫城镇常驻铁商。明洪武 年间,全国设 13 个冶铁所,荫城镇是其中之一。明清时期荫城镇“五 里一小店,十里一大店,灶里不熄火,路上人不断”,“骡马啸啸,人 来人往,百货俱全”,以生产铁货著称全国。荫城生产的各种铁货远销 俄国、日本、尼泊尔、不丹等地,素有“天然铁府”之称。其“万里荫 城,日进斗金”的美称至今流
长治晋城商业家族
著述 >
默认 >
>
文档预览
562 页
0 下载
58 浏览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李健 于 2024-04-09 09:41:25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