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孝义商人与当地经济社会 MINGQING XIAOYI SHANGREN YU DANGDI JINGJI SHEHUI 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 编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明清孝义商人与当地经济社会 / 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编. —太原:三晋出版社,2022.11 ISBN 978-7-5457-2633-6 Ⅰ. ①明… Ⅱ. ①山… Ⅲ.①商业史—孝义市— 明清时代 Ⅳ.①F729.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2)第22241号 明清孝义商人与当地经济社会 编  者: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 责任编辑:张 婷 出 版 山西出版传媒集体 者: 三晋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地 太原市建设南路21号 址: 电 0351-4956036(总编室) 话: 0351-4922203(印制部) 网 http://www.sjcbs.cn 址: 经 销 新华书店 商: 承 印 山西雅美德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者: 开 720mm×1020mm  1/16 本: 印 28.25 张: 字 420千字 数: 印 1-1000册 数: 版 2022年11月 第1版 次: 印 2022年11月 第1次印刷 次: 书 ISBN 978 号: -7-5457-2633-6 定 260.00元 价: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 电话:0351-4922268 《晋商资料汇编》编纂委员会 主 编 李茂盛 副 主 编 王 谨 委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力农 王 谨 王志超 王建新 毛福昌 申河江 朱福连 乔 南 刘成虎 刘建生 刘惠春 杜清江 李 猛 李生贵 李茂盛 李建明 李新文 李德志 杨建中 张正明 张亚兰 郝 平 姚锦龙 耿利虎 高春平 常书铭 韩长安 温克忠 蔚石恩 穆雯瑛 著者:李静萍 李 莉 前 言 前 为了广泛收集、系统整理晋商文化遗存,向社会提供一部 言 可资可鉴的历史资料,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决 定,在继续搜集整理出版《晋商史料系列丛书》(影印本)的 同时,再编辑出版一套全面展现晋商历史文化的资料汇编。 汇编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存实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 的基础上,整体构架,客观展现。 汇编分重点行业、主要商道、知名商号、著名商人、重要 遗存、研究著述六大部分,各部分依次从具体行业、商道、商号、 商人、遗存、著述切入,按照先具体、后抽象的次序排列。 衷心希望长期研究晋商的专家学者和收藏家,踊跃提供资 料,包括档案、文存、抄本及其他文字、图片资料;也希望大 家就此套书的编纂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使我们改进工作,为研 001 究晋商历史文化提供更好的借鉴。 《晋商资料汇编》 编纂委员会 2018 年 11 月 明 清 孝 义 商 人 与 当 地 经 济 社 会 002 目 录 目 引 言 001 录 第一章 明清孝商的崛起 003 第一节 明清以前的孝义商业 005 第二节 开中法对孝商崛起的政策影响 006 第三节 封贡互市对孝商崛起的商业影响 010 第四节 《恰克图条约》对孝商崛起的外贸影响 012 第五节 孝商崛起的自身因素 020 第二章 明清孝商的壮大 029 第一节 经营范围 032 第二节 古城商贸 044 第三节 重要商镇 050 第四节 著名商号 062 第三章 孝商对传统商道的传承与发展 075 第一节 对“孝”与“义”文化的传承 078 第二节 对艰苦创业精神的传承 090 001 第三节 在实践中创立新的商业规则 092 第四节 对用人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106 第四章 孝商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19 第一节 孝商与工矿业 121 明 第二节 孝商与农业、手工业 125 清 孝 第三节 孝商与城镇发展 128 义 第四节 孝商与教育 132 商 人 第五节 孝商与民用建筑 157 与 第六节 孝商与戏曲文化 172 当 第七节 孝商与慈善 183 地 经 附 录 193 济 附录一:生意集要真诠 195 社 会 附录二:创业难 218 附录三:孝义晋商碑刻资料辑录 258 附录四:孝义高阳镇德元厚往来清单 333 附录五:孝商字号招股简章 336 附录六:孝商股票 341 附录七:孝商息折 345 附录八:孝商股本收据 346 附录九:民国二十六年(1937)驻兑各行号欠账 347 后 记 377 002 引 言 引 言 明清时期,孝商作为晋商的一支重要力量脱颖而出,他们以勇于开 拓、富于拼搏的精神,艰难创业,远涉他乡,将孝义商业推向巅峰,纵 横商界四百余年。其经营范围东到京津济,西至宁陕迪,南抵汉口以及 福建,北达绥蒙等地,外贸则远至俄罗斯、蒙古、日本、南洋等地。商 业的繁荣发展,使孝义县城成为当时晋西、晋中、陕北的重要货物集散 中心。孝义县城一度人头攒动,市井繁荣。清末至民国初,孝义全县共 有纺织业、服装制鞋业、棉花加工业、造纸业、银铜铁木作坊、制盐火 硝花炮业、食品加工业、陶瓷雕塑业等二十余种工业和手工业作坊。它 们分布于县城和各大集镇。孝义县城内商店林立,城内和四关有粮店、 百货店、当铺、布庄、酒坊、钱庄、银号等大小商户百余家,“全县有 千余人从事货郎担生意,沟通城乡商品物资交流”a。西部的兑九峪镇 在各大集镇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晋西、陕北一带著名的旱码头,北方 各省粮商云集于此,热闹非凡。明清孝商完全可与祁太平商帮媲美,堪 a 孝义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孝义县志》,海潮出版社,1992,第 115 页。 001 称晋商劲旅之一。在长达四个世纪的经商实践中,其对孝义近代社会特 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 清 孝 义 商 人 与 当 地 经 济 社 会 002 明 清 孝 商 明清孝商的崛起 的 崛 起 003 明 清 孝 义 商 人 与 当 地 经 济 社 会 004 孝义地处汾河西岸南北交通要道,商业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已出 现了相当规模的集市和街市,汉唐时期成为山西中部食货集散地。但孝 商的崛起在明清时期,是受国家内外环境及政策走向影响的,也是由孝 商艰苦创业、诚信经营等自身特点决定的。 明 清 孝 第一节 明清以前的孝义商业 商 的 孝义地处山西境域腹地,居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汾河中游西岸、 崛 起 晋中盆地西南隅,素有“三晋宝地”之称。境内形胜秀美,山河交汇。 西部群山叠嶂,林木茂密,矿藏丰富;东部开阔平坦,地肥水美,宜农 宜工宜商;孝河蜿蜒曲折由西而东日夜流淌,滋养着孝义这片古老的土 地。其东与介休接界居汾水之滨,西与交口、中阳毗壤倚吕梁峻岭,北 与汾阳为邻揽山丘谷川,南与灵石相连拥丘陵台塬。襟吕梁带汾水的独 特地理位置,使孝义既占吕梁山之物华天宝,又得太原盆地、晋中平原 之地灵人杰。 孝义历史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孝河流域 生息繁衍,是山西历史上最早置县的地方之一。周定王十三年(前 594), 晋灭虢后,迁其民于此,始置瓜衍县(旧址在今孝义的虢城村)。秦王 政二十二年(前 225)属兹氏县域。三国曹魏政权在孝义境内置中阳县。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改置永安县。唐贞观元年(627)因邑人郑兴“割 股奉母”之孝行闻名于朝,太宗李世民敕赐改名为孝义县。 表里山河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丰富厚重的人文历 005 史,无疑为孝义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孝义“商业历史悠久,经 商者为数甚多”a,一向市井繁荣、商业昌盛。春秋时期,晋文公利用 “沃饶而近盐”的地利,推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经济政策;晋 悼公实行“公无禁利”的政策,使商品丰富,交通便利,促进了商业的 明 发展,更激发了孝义人的经商意识。到战国时期,孝义城乡便出现了相 清 当规模的集市和街市。汉唐时期,孝义已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粮油 孝 为交易大宗,集市、街市亦更为繁荣,尤其在城关、兑镇、下堡等地, 义 集市已非常成熟。据民国五年《建筑中阳楼并永安市场记》碑文记载: 商 人 “自汉唐西河郡孝邑为一方重镇,车骑缤纷,商贾麇至……每届七月会 与 期,商人多集于此,便懋迁、广交易。”汉至唐宋,孝义既是军事要 当 塞又是经济中心的特质,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达,繁华的商业街市布 地 经 列境内,各种建筑鳞次栉比。宋代,随着市民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山西 济 境内城镇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唐代,但凡有镇,必有商业活动,孝 社 义一地的商业活动也更显兴盛。宋代及宋以降,孝义在集市、街市继续 会 发展的基础上,民间庙会在保持祭祀礼活动的同时,也适应经济发展需 要,逐渐发展成为民

pdf文档 明清孝义商人与当地经济社会

著述 > 默认 > > 文档预览
386 页 0 下载 146 浏览 0 收藏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李健2023-03-09 09:12:07上传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文库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最新文档